生酮飲食小總結

生酮飲食,在家簡易煮食

在大概一年多前左右,我開始轉為生酮飲食。是時候做一個小總結,以紀錄這一年的變化。

在實行生酮之前,我幾乎是吃全素:在家是全素,偶爾和朋友出去吃飯,仍會吃點點碟邊肉;飲食非常清淡,少鹽少油少糖,近乎原味的飲食。以米麵,自製麵包為主食,食量又不多;再加上每週兩次的健身課,偶爾還會做點跑步和游泳。(雖然不太喜歡健身和跑步,但為了身體健康,還是會乖乖去做的啊。)

然而,這種大部份人都認為是非常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,我卻沒有瘦下來,體重反而一天一天上升,身型也越發像一個快要爆破的氣球一樣,膝蓋,腳掌也會經常隱隱作痛。當時,我百思不得其解,為何會如此?最重要一點是,我剛吃完東西,不到五分鐘,我身體會自動關機,躺在沙發上睡著了。(幸好我在家工作,不然已給老闆炒了千萬次),這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啊,也在擔心自己是否有隱疾,不然身體為何這樣對我呢?

那時心情很徬徨,也奇怪,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時,偶然在網絡電台聽到了生酮飲食。之前我已很同意糖對人體的不好,但沒想過米,麵,麵包也會對身體有如此大的影響。在沒有其他辦法之時,我便放胆一試,反正以前都試過不同的減肥法,又見過營養師,又試過斷食,到最後都會體重反彈,心想再來一次也沒有什麼損失吧 — 減肥根本是女生的一生志業嘛。

透過看了一大堆資料和書本,再聽港台歐美的Podcast,YouTube後,便從家裡煮食開始:先把主食換成脂肪: 通常是用不同種類的芝士,例如,把西蘭花/花椰菜在水裡加鹽加油,灼一灼,撈起再和奶油芝士,車打芝士放進焗爐(烤箱)裡十分鐘,拿出來再加點鹽,胡椒粉,橄欖油便可以。沒有芝士的話,就用大量的橄欖油放在肉/蛋和菜上伴著吃。外食的時候就用大量加油的蔬菜代替米飯。

交替的過程頗為順利,身體沒有什麼不好的反應,想必是心理上和身體上已經準備好,而非一時衝動,要身體硬來。那時工作超級忙碌,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任何運動,神奇地,只是靠著這樣吃,體重一天一天往下降,不到一個月,就下降差不多10公斤。水腫消了很多,皮膚也變好了,朋友見到都說我瘦了許多,無疑這是很大的鼓勵,而最最最重要的是:在每吃完飯後,我再沒有想要馬上睡覺。身體多了精力,做事也集中了許多。保持精神工作和思考,對我實在太重要,太重要了。而我也決定,就這樣高高興興地續繼吃下去吧。

若是這麼容易就快樂地生活下去,我們也不需要童話故事吧(菸)。人生總是充滿誘惑,不同的節日,我都能在父母家中把持得住(只要堅持不吃飯,只吃菜就行了);但到農曆新年時,我卻破酮了。在過年我一定會自己煮年菜,包春捲,做蘿蔔糕,弄湯圓,加上好友送的古法椰汁年糕轟炸之下,我整整一個星期,完全放縱了自己。當時還一直安慰自己沒關係,新年嘛,過年後再回覆生酮便可以了。只不過是吃幾天罷了。

放縱之後是,我手臂開始出紅疹,又癢又痛,塗了藥膏久久都不消散,身體重了好幾公斤,整個人累了很多,精神當然不夠集中,才曉得糖/醣的破壞威力。加上當時一時心軟,誤接了一個老闆的案子,那老闆是全右腦型的藝術家,他幾乎不用睡覺,而且做事那種不負責任和超級瘋狂工作時間,弄得我快要要過勞死了,身心俱疲。雖然返回生酮飲食,但酮體一直都不夠,而體重。再。沒。有。下。來。

那時我不知道,破酮後要再進酮,原來是這麼困難的。整整三個多月,我身體才慢慢的回到過年前的狀態。這麼一來一回,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。和我一起生酮的好姐妹,她嚴守紀律下,體重跌至50公斤,體脂只有21%,並開始進行重訓,使身體有更好的線條了。而我還在和體重奮戰中。

後來我一直卡在某個公斤上,怎樣都瘦不下來,結果都是找了咨詢師,她一看就點出我的問題所在:身體不夠礦物質,和飲食上時間的配合出了問題。我根據她的建議,再重新調整自己的時間表,吃了一些補充劑,體重又開始慢慢下降了。

這一年半以來走過的生酮之路,想起生酮前,身體及精神狀況之差,與現況對比下,實在差別很大。在我來看,生酮不是瘦身減肥的工具,而是一種生活飲食的態度。我找到了我身體適合的飲食方法,滋養自己,也不太會理會人家說什麼了;到最後,我身體的使用者是我,別人能比我清楚自己的身體感覺嗎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分類: 生活, 自我檢視, 飲食 | 標籤: | 發佈留言

你在渴求什麼?讀後感想

你在渴求什麼

不得不說,這本書名起得好;生而為人,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所渴求的事。而本書三大方向:揭開理想體重、生活幸福、身心平衡的秘密--正正是不少現代人所想的。我買這本書時,完全是因為「揭開理想體重」這幾個字,因為坊間太多太多說要達到「理想體重」的書二;而看罷後對我有沒有幫助?嗯,有的。

作者是醫生,文字流暢(也要讚譯者),本書編排從外到內,帶領讀者深入書中世界,加上書中的建議也很實用,例如書中會提出「正念飲食的十二個方法」(P.144-145),作者這樣寫:

  1. 只有在感覺餓的時候吃。注意並感覺你的飢餓,這是有意識飲食的基礎。

  2. 鼓勵自己全心注意,用餐時請永遠坐在一個不會讓你分心的安定環境。

  3. 先由適量的食物開始,例如半盤,吃完這份之後,先坐一會兒,看看自己還覺得有多餓。在拿更多食物之前,先喝一點水。

  4. 仔細品味並體會每一口的味道,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食物的風味上,比平常習慣咀嚼得更久一點。換句話說,讓味道本身成為一種體驗。

  5. 清楚覺察自己被油膩、鹹味和甜味熊熊燃起的食慾。苦味的食物會抑制食慾。。。。。

(從略)

從以上幾點來看,作者文字仔細,讀者容易明白和跟從。唯一是因為飲食習慣不同,書後的食譜對我暫時只是參考。

而書中有一段讓我有所思:

「在你個人的現實裡,如果你認為你的身體很醜陋,身體就永遠不會是你的盟友。如果你認為減重根本就是『太難』,那你會一直保持這樣。很不幸地,社會強加了二手信念,而我們信以為真,但充其量那不過是其他人的宜實,多半只是讓牢籠四周的牆更厚的磚頭而已。」

我承認,有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的身體很醜。甚至到寫文章時的這一分鐘,我也沒法完全接受自己身體,但已沒有之前所認為的這麼醜了(我想這是進步了吧?)。而身邊有些過重或過瘦的朋友,在和他們聊天時都會聽到,他們都會不自覺地說自己很肥,很醜,不好看等等。。。反正都是不斷批評自己的身體。而當我說別這樣批評自己的外型時,所有事情都可以改變的,他們通常的反應都是「我只是說實話」,「我有說錯嗎?」「已經沒辦法改變,我一生也會是這樣」,「因為XXXX,我就是沒有辦法再瘦下來了」之後便會轉話題或把耳朵關掉。

對於這些反應,我每次都會覺得很可惜。一方面是媒體所塑造的「完美外型」,使我們的腦袋已固定在一個所謂「標準的美態」上面,寧可認同人家所說,也不會去想想這是否合理和適合自己。我們若忽視自己的身體,拒絕和身體合作,就如我們開車時又不好好和自己的車子合作,這不是很笨嗎?如我上一篇說「五種傷痛,五種假面」,身體很聰明,會反應我們真實的自己。而讀此書,又再給予提醒,人生在世,要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。

整體來說,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,看書時就如有個溫柔的朋友在你旁邊輕輕細語。看畢全書已相距數個月,我也會不時拿起再看看書中建議,作為對自己的一個提醒;也會推薦給想連結內在,恢復身心整體平衡的朋友去看。

分類: 讀書感想 | 標籤: , , , , | 發佈留言

8964

27年了,我仍未能忘記,仍然傷心心痛。當年我寸步不離,幾天看著電視,看著所有事情發生。第一次看到父親落淚,老師落淚,整個地方都遍佈哀傷。

這已不是那一個國族的問題,是人類對人類的屠殺。

在有生之年,我很難忘記。

分類: 自言自語 | 發佈留言

五種傷,五種假面:讀後感想

五種傷五種假面最近一直在讀與傷痛有關的書,例如愛麗絲・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秘密身體不說謊;Brené Brown的我已經夠好了、以及最新的這本Lisa Bourbeau「五種傷痛,五種假面。」

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已出了十五年(2000年出版),最近才翻譯為中文版。所以當我在看這本書時,作者寫到例如靈魂在投胎前的選擇時;寫得較為謹慎小心,我估計可能這種觀念和基督宗教仍有衝突有關。

之前我看過藍寧仕的「來自身體的聲音」,又看過宇宙花園出版的「靈魂在說話-聆聽身體的語言」,這本「五種傷痛,五種假面」,我當初以為都是說差不多說身體與靈魂的關係,但看到最後卻有不同的體會。

主要原因是本書集中說傷痛,而作者認為這些傷痛並非全是由這一世建立,有的是從累世帶來的。她將五種不同的傷痛及其偽裝描寫得很清楚仔細,分別是:

  • 遮掩「排拒」之傷的假面→逃避
  • 遮掩「遺棄」之傷的假面→依賴
  • 遮掩「羞辱」之傷的假面→自虐
  • 遮掩「背叛」之傷的假面→控制
  • 遮掩「不公」之傷的假面→頑固

每種傷痛都有不同的行為和心態,而與其他書本不同的是,書中還清楚畫出不同傷痛的身體外貌。例如:作為帶著排拒傷痛的人,因有逃避者的特徵,而普遍身體都很瘦,不欲佔任何空間般;我在看那張畫時,第一個反應是厭食症患者的身材。因為有這些身體外貌的畫像,使我更容易理解傷痛對身體的影響。因為如書中所說「身體很非常聰明,總能想出辦法讓我們知道還有什麼事情有待解決。」使我們要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,到底我們太習慣用理性去說服自己,或是騙自己沒事,實際上是騙得了嗎?口裡說不,身體卻很誠實啊。

作者又寫到與父母的經歷如何影響或建立這些傷痛,使我想起另一本書「幸福童年的秘密」。父母怎樣對孩子,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。雖然說長大後成為獨立的人,但事實上卻看到,不少人是重蹈父母的覆轍的。有些人說這便是業力,但我卻認為定有方法可以脫離這種情況。其中就是療癒自己這些傷痛,如書中有提出了療癒四個階段:

  1. 意識到自己所戴的偽裝面具
  2. 明白心生抗拒是正常的
  3. 允許自己曾經痛苦過
  4. 做回自己,接受人生是一連串的經驗,用以幫助你進步

看起來很簡單,但如書中說有時就是我執導致整個情況變得很難。有時候我想,人其實很奇怪,我們寧可每天裝著很忙地過日子,卻不願思考和面對一些自己的問題。可能我們都怕痛,寧可把問題放著,都不想打開來面對它們。但正如打針,不是痛一下便過了嗎?有時候可能硬著頭皮走,便可以過得了。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勇氣去走過這一次,過得了便再升級,過不了便再重來吧;我是如此對自己說的。有時候是做不到啊,也有想退的時候,但我會回頭想想,我在這裡不曉得會待多久,快點把問題解決了,使自己進步一點,那有些科目就不用重來吧,總比什麼也不做來得好。

書中所說的,至少對我有幫助,給我反思了自己的內心,也了解要正視自己的傷痛,而身體是很誠實,會把內心忠實地反應出來。比起某些身心靈書籍裡總是「充滿愛」和「正能量」泛濫,內容如飄在半空中般,至少此書中是寫得較為踏實清淅,希望不久將來可以看到作者其他的著作有中文譯本。


 

 

分類: 讀書感想 | 標籤: , , , | 1 則留言

別再浪費時間

轉眼便已到有點年紀的歲數,已沒有什麼時間可以再浪費了。而怎樣可以不再浪費自己的時間呢?是多賺點錢嗎?還是多多旅遊,好好享受?

我選擇了向內尋求。我認為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發生過的事,是讓自己不再走寃枉路的方法之一。有些人很聰明,事情經歷過一次就學會了不再犯錯,有些人,卻是要跌到很痛才學懂一點點。不幸地,我就是這種。

從看無數書本,聽不同講座裡面發現,生命裡一直都會出現類似的情境,是因為當時人還未學懂這課題,而為什麼會學不懂,佛家會說因為人的執著無明。以前我一直都不太明白這個執著是代表什麼意思,最近我聽了許添盛醫師公益講座,其中一個講座中他說了(大意是),「所謂執念,就是信念出了問題」。嘩,我當時就腦海裡就叮了一聲。

信念是怎樣形成的呢?我推想大概是分為與生俱來和後天的建立。例如說,有些人相信自己很有魅力,到處都是受歡迎的,以致他們一出生就會不停令自己成為眾人眼光的中心點。而後天的建立就透過是家人,周遭環境,文化和自身經歷等影響,簡單來說,某個文化上認為女人是較男人低等,而那裡的女人就相信了自己是較低等。而整個人生的旅程,也都不停地建立不同的信念。 閱讀全文

分類: 自言自語 | 標籤: , | 發佈留言